大连在线大连8月28日电(通讯员 黄宇) 为揭示化工行业新发展,向广大化工学子指明职业发展方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落实“产、学、研”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大工力量·百川行”暑期实践团于2023年7月17日至2023年7月29日期间,前往大连和深圳的多个化工专精特新企业和研究院所进行走访调研。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随着互联网、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的高速发展,化学与多学科融合的多种模式已经成为时代科研的背景。在如此鲜明的时代背景下,化工新发展对化工学子提出了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正式开始实践之前,实践团分别邀请了“大连 1 号-连理卫星”总设计师:夏广庆教授,以及国内“单体电解水制氢”团队领头人:梁长海教授进行座谈会。在夏广庆教授的同意下,实践团成员自主对夏广庆教授的“你我皆是星辰”主题汇报进行观看,在夏广庆教授慷慨激昂的讲述中,科研人员刻苦、奋斗和坚持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座谈会中,梁长海教授向广大学子们寄语:“科研的魅力就在于创新,从文献到实践,从实践再到实践。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并且敢于坚持的科研人员是科技强国的关键。”
实践伊始,实践团前往传统化工企业——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恒力石化积极响应绿色化工的新时代背景,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刷新了国际同行业的多项记录,并获评首批“绿色工厂”。实践团成员乘车参观了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并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深刻体会现代绿色化工企业的发展。
实践中期,实践团先后前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实践团成员亲身接触了新型高效的化工实验设备、参观了研究所的中试平台。其中专家学者的科研经历分享、从实验室到中试再到投产,新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数不胜数的研究成果及专利令化工学子热血沸腾。
化工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化工行业发展,已经在全国奠定了坚实的数量基础,但新的时代有新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如今化工行业已经从发展数量转变为发展质量,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不断推进,环保导向型的化工研究模式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学科交叉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是科学时代不可替代的研究范式”,随着互联网、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多种模式的化学与多学科融合的模式已经成为时代科研的背景,中科院院士郭子健表示,化学是一门重要学科,能筑就学科交叉融合的“立交桥”。在如此鲜明的时代背景下,对化工研究者、化学工作者、化工学子提出了新时代的使命与历史担当。实践后期,实践团为加深对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理解,分别前往了英特尔半导体存储技术(大连)有限公司、迈瑞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晶泰科技,覆盖了芯片、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对传统化工企业、绿色化工企业、学科交叉融合企业和研究所的走访调研结束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大工力量·百川行”暑期实践团总结收获,立足二十大报告—“产学研”深度融合及“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点精神。促成团队已有科研项目落地,为实现“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贡献化工力量、大工力量!
实践团后续将会把实践成果落到实处,积极响应新时代对青年的殷切期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