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大学落幕。站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拐点之年,本届研讨会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夯实高质量育人体系”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共议的形式,汇聚了来自学界领导、专家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界人士参与,为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的战略目标指出了基层通路。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办、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研诚信与负责任创新专业委员会和北大-维普学术大数据应用实验室协办。主办单位负责人指出,高校必须深刻把握《总体方案》的要求和部署,推动教育评价从“指挥棒”升级为“推进器”、从“检测站”转型为“加油站”,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造更多新动能。这亦是本次研讨会的核心诉求之一。
“破五唯”教育评价改革下的破旧立新之路
与会专家认为,由于“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等指标不断强化,已有悖于教育的本质。教育评价如果仅仅拘泥于简单化、指标化、数据化的模式,“重论文轻育人”、“重数量轻质量”将影响高校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把“破五唯”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环节,积极构建符合学术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
强化“破五唯”的厚重底气,要树立学术自信。坚持质量优先标准,摒弃简单以刊物判断研究成果质量的做法,积极探索同行评议制度和学术成果代表作制度。正如本次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余光教授所言:在学位论文的个性化和生命力问题上,要保证在科学研究的独创性创新性,不能被模式化、格式化的论文格式束缚。
同时,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教授在报告中也强调,当前我国科技论文的总量和被引次数虽居世界第二,但质量良莠不齐。只有坚持教育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大惩处力度,推进联合惩戒,深入研究探讨,逐步统一标准,才能彻底打破“五唯”教条,成为拔高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坚持高质量育人的全过程管理
本届会议上,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李晓峰在《新形势下高校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工作思考》的报告中谈到,高校应以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工作来引导和督促本科教学规范管理、教学建设。从改善评估方式和水平入手,从数据考核为主结合现场考察为样本,继而带动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项聪则针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本科生教育问题提出,首先要把忠于学术的理念带入课堂,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学术规范教育。其次是制度建设,学生学术不端处理办法,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都应纳入学院教学质量状况白皮书的考核内容。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蒋雅文以《数字化背景下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报告,完整论述了从“完善开放共享的育人机制——师生共同体”;“重点工作着眼于数据驱动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到“实施博士生研究生的学业学位分离,严格把控人才质量”的教学质量全过程管理模型。